閱讀應有主有次,循序漸進。閱讀材料應以小說、原著為主,以其它材料為輔,由簡到難、由淺入深,逐漸增進,就像學游泳一樣,先從淺水區(qū)學起,隨著水平的提高,逐漸向深水區(qū)過渡。對于小說,可以從簡寫本入手,有了一定基礎后,再攻讀原著。
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一定要查字典,95%以上、甚至100%的生詞都要查字典。只有查字典,才能搞清楚每個生詞的準確意思,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。此外,查字典可以搞清楚每個生詞的發(fā)音,這一點也是絕對不容忽視的。
有的觀點認為,對不認識的生詞可以猜,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。學習要扎扎實實,一步一個腳印,容不得半點馬虎、半點浮躁、半點含糊,以猜的態(tài)度對待生詞,怎么行呢?
學習詞匯,怎能滿足于對詞意、發(fā)音稀里糊涂、似是而非?再者,猜錯了怎么辦?猜錯了意思、發(fā)音,與沒學這個詞又有什么兩樣?猜錯了意思、發(fā)音不僅無益,而且有害!
對于生詞,一定要查,第一次遇到某個生詞的時候就要查,這樣以后就會少很多麻煩,少走很多彎路。“能查不猜”,只要手頭有字典,就一定要查。
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可以猜,比如走在街上,坐在車上,手頭沒有字典,當然就無法查了,此時則只好猜。但要明確的一點是,猜只是萬不得已的權宜之計,完全之策只能是“遇生則查”,只要有可能查,就一定不要猜。
閱讀的速度要順其自然,不要貪快。在閱讀的初期階段,閱讀速度肯定是較慢的,因為在這個時候詞匯首先就是一個大障礙,詞匯障礙的存在就決定了閱讀速度快不起來,這時要慢慢地讀,遇到生詞一個一個地查,像排雷一樣把生詞一個個清除掉,掃清障礙。隨著生詞日漸減少,閱讀速度就會自然地逐漸快起來,這樣快起來的速度乃是真速度。
在閱讀初期不要怕慢,要弄清楚的一點是,英語學習者閱讀的目的是學習英語語言,而不是欣賞英語作品,學習語言是第一位的,欣賞作品是第二位的,一切要服從學習語言這一宗旨,而學習語言首要的一點就是認字識音,如果連字都不認識,連音都識不準,那么學習語言也就無從談起了。
在英語學習中,要認字識音就要查字典、查生詞,查字典、查生詞必然就要影響閱讀速度,如果一頁書中有10個生詞,每詞必查,那么閱讀速度就休想快起來。既然查字典影響閱讀速度,那么不查行不行?答案是:絕對不行。
不能片面地追求速度,不能為速度而速度,如果追求速度以犧牲認字識音為代價,那就太得不償失了。不查字典就無法識字,不認識字就無法讀懂意思,在此基礎上得來的速度就毫無意義,這種速度是空速度、假速度、廢速度,完全不值得追求。
有人提倡“快速閱讀”,認為查字典會影響閱讀速度,因此遇到生詞時不必停下來去查字典,而應結合上下文猜測詞義不間斷地往下讀。這種辦法一般僅適用于考生考場應試,因為考生沒有字典也沒有時間去查。但這種辦法不適合于學生平常學習,因為平常學習必須以弄通弄懂為原則,要盡量解決遇到的問題,不要留下疑惑,而查字典就是解決生詞問題的基本步驟,這一步驟是不能越過、更不能省略的,否則閱讀和整個英語學習將一直擺脫不了生詞的困擾。
速度一定要是水到渠成、瓜熟蒂落式的真速度,而不能是拔苗助長、空中樓閣式的假速度。“寧慢不快”,“欲快先向慢中求”,這是初期主攻生詞階段應遵循的學習原則。踏踏實實的閱讀開始時可能慢些,但這是出真功夫的辦法,這種辦法“形慢實快”,在踏踏實實慢慢閱讀的基礎上,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越讀越快,反倒最有希望早日達到一目十行的快讀境界。
閱讀要勤,“孜孜不倦,朝夕于是。”持之以恒、日復一日地不懈閱讀是成功的必要前提。